首页 > 中医 > 中医良方
  • 【方剂名】泻黄散,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叶七钱(5克)、山栀仁一钱(3克)、石膏五钱(5克)、甘草三两(9克)、防风四两(12克)。 【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功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主治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褐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2023-06-04 16:41:16
  • 【方剂名】香连化滞丸,出自清·《妇科玉尺》。 【组成】青皮、陈皮、厚朴、枳实、黄芩、黄连、当归、白芍、滑石、木香、甘草、槟榔。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理气化滞,清热燥湿。
    2023-06-04 13:41:14
  • 丹参饮,出自清·《时方歌括》。 【组成】丹参一两(30克),檀香、砂仁各一钱半(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舌淡,苔白,脉弦细。
    2023-06-04 11:35:13
  • 下瘀血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瘀血汤(《普济方》)、大黄䗪虫丸(《古方选注》)。 【组成】大黄二两(9克)、桃仁二十枚(9克)、䗪虫(土鳖虫)二十枚(9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现代临床亦可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祛瘀活血,泻下通经。 【主治】主治产妇瘀阻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经水不利,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或弦细涩。
    2023-06-04 10:15:32
  • 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六钱(18g) ,阿胶三钱(9g),生龟甲四钱(12g), 干地黄六钱(18g),麻仁二钱(6g), 五味子二钱(6g) ,生牡蛎四钱(12g) ,麦冬连心六钱(18g), 炙甘草四钱(12g),鸡子黄生二枚(2个), 鳖甲生四钱(12g)。 【用法】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温服。
    2023-06-04 08:30:31
  • 再造散,出自明·《伤寒六书》。 【组成】黄芪(6克)、人参(3克)、桂枝(3克)、甘草(3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煨生姜(3克)。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细末。每用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一撮,水煎服。原书未著用量。现作汤剂,加大枣2枚、芍药3克,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2023-06-03 15:34:27
  • 1.月经过多: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月经过多者60例,疗程为4个月经周期。临床疗效评价以月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为痊愈;月经量减少或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为好转;月经周期、月经量无变化为无效。结果:60例患者痊愈38例,好转1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11期)
    2023-06-03 13:15:26
  • 新加黄龙汤,出自清·《温病条辨》。 【组成】细生地黄五钱(15克)、生甘草二钱(6克)、人参一钱五分,另煎(4.5克)、生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3克)、玄参五钱(15克)、连心麦门冬五钱(15克)、当归一钱五分(4.5克)、海参二条、姜汁六匙。 【用法】水煎,分3次冲参汤,姜汁送服,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候一二时不便,再服;一昼夜不便,更服;一服即得便,止后服。 【功效】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2023-06-03 11:31:25
  • 禹功散,出自金·《儒门事亲》。 【组成】头末黑牵牛(120克)、茴香(30克)。 【用法】为末,每一钱(3克),姜汁调下。 【功效】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主治】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白腻,脉沉有力。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鞘膜积液等病症。
    2023-06-03 10:30:24
  • 升麻葛根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升麻、白芍、甘草各十两(各6克),葛根十五两(9克)。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解肌透疹
    2023-06-03 08:41: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