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传染性是比较强的。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以及皮疹退后皮肤明显脱屑为特征。
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餐具进行传播。患者在发病前二到五天为潜伏期,随后进入前驱期,起病急骤且可能伴有高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和咽痛等症状。皮疹一般在发病后一到两天内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并有针尖大小、排列密集的猩红色皮疹。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需要控制传染源,将猩红热病人以及带菌者隔离6~7天。切断传播途径,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并保持住房通风。对可疑的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此外,保护易感者,特别是儿童机构、部队或其他集体,可以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要加强日常护理,并且注意口腔卫生,可以用淡盐水进行漱口,从而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助于恢复。 另外,也要注意皮肤的清理。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宜吃辛辣或刺激性较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