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小麦
小麦

小麦

别名: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 ,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 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医林纂要》:" 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形态】

小麦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 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 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 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1毫米;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 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6~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 ,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 ~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 月。果期5~6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茎叶(小麦苗)、干瘪轻浮的种子(浮小麦)、种皮 (小麦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归经】

甘,凉。 《别录》:"甘,微寒,无毒。面温。" 孟诜:"平。" 《本草拾遗》:" 皮寒,肉热。" 《纲目》:"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小麦面甘,温。入心、脾、肾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经。"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 ,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 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医林纂要》:" 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临床应用】

治疗外科感染 取陈小麦2斤,加水3斤,浸泡3天后捣烂、过滤、去渣,滤液沉淀后取 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沉淀物晒干,小火炒至焦黄研细。临用时将药粉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疮疖、丹毒等患处,日2次 ,已溃者敷疮口四周。据数千例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

【使用注意】

《纲目》:"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相关方剂】

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 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治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及 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治滑痢肠胃不固:白面一斤,炒令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服)一匙头 。(《饮膳正要》) 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计多少,微炒过,浓磨细墨一茶脚,调下二钱。(《产 乳备要》) 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饮之。(《养老奉亲 书》) 治妇人乳痈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黄色,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圣惠方》) 治金疮血 出不止:生面干敷。(《葡氏经验方》) 治火燎成疮:炒面,入栀子仁末,和油调(涂)之.(《千金 方》) 治汤火伤未成疮者:小麦炒黑为度,研为末,腻粉减半,油调涂之。(《经验方》)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