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土三七
土三七

土三七

别名:红背三七、狗头三七、三七草
破血散瘀,止血消肿。
【别名】

红背三七、狗头三七、三七草。

【英文名】

Sedum aizoon

【来源】

菊科植物菊叶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的根。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块根肉质肥大,具疣状突起及须根。茎直立,稍肉质,幼时紫绿色,有细纵棱,具细毛。基生叶簇生,匙形,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状分裂,背面带紫绿色,花时凋落;茎生叶互生,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1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浅裂或有疏锯齿;叶柄基部有假托叶l对。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圆柱状,苞片2层,外层丝状;筒状花金黄色,两性,柱头分枝顶端有细长线形的具毛的尖端。瘦果狭圆柱形,褐色,有棱,冠毛多数。花期9~10月。

【化学成分】

根含菊三七碱类,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3-表-薯蓣皂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甙(3-epi-diosgenin-3-β-D-glucopyranoside),3-表-塞普屈姆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3-ei-sceptrumgenin-3-β-D-glucopyranoside),3-表-罗斯考皂甙元(3-epi-ruscogenin),3-表-新罗斯考皂甙元(3-epi-neor-uscogenin),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菊三七碱甲(seneci-phyllinine),菊三七碱乙(E-senciphylline)。 地上部分含D-甘露醇(D-manni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5-甲基脲嘧啶(thymine),腺嘌呤(adenine),氯化铵,菊三七碱类,芸香甙(rutin)。

【产地】

生于阴湿肥沃处。部分地区有栽培。分布于河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苏等地。

【性状鉴别】

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出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菊花心。气微,味甘淡,微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

破血散瘀,止血消肿。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研末口服,0.25~5克。外用:适量捣敷。用于跌打损伤、创伤。

【使用注意】

长期服用单味处方会导致药肝损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