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是由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其致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雌虫在夜间爬行肛门,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奇痒,小儿用手指搔痒而沾染虫卵,虫卵在消化道内孵化成蚴虫,最后在小肠下段及大肠内发育为成虫。引起原因主要是自身感染、接触感染、吸入感染等等。
1、自身感染:由于雌虫的产卵活动不需要中间宿主,虫体不需经过人体之外的环境发育,感染期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因此,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取食物,均可将蛲虫卵带入口中,造成患者反复感染。
2、接触感染:患者通过被虫卵污染的手,再污染玩具和日常用品,或者通过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室内家具和地面上的蛲虫卵,使其他人因接触虫卵而感染。这是造成集体和家庭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3、吸入感染:散布在外界的蛲虫卵因比重小,可被动飞散到空气中,或附着在飞扬的尘土中,随着人的呼吸将虫卵吸进体内,使人感染。
注意事项:
预防蛲虫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自身感染、加强集体和家庭间的卫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等。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