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靠谱的医学科普传播平台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孕期检查查项目 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9 07:37:08浏览 :

众所周知,孕期检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胎儿和母亲都非常重要。孕期检查项目应注意什么?

第12周,第一次产前检查。测量体重和血压,听宝宝的心跳,检查尿液,检查身体各个部位,抽血,做“胎儿颈部透明区”的筛检。

13-35周,每隔四周进行一次分娩检查。第二次分娩检查:唐氏病筛查、羊膜穿刺术、第三次分娩检查:详细超声波检查、胎儿性别、第一次胎动、第四次分娩检查:妊娠糖尿病、妊娠胆汁淤积筛查、第五次分娩检查:乙肝抗原、梅毒血清试验、艾滋病抗体、第六次分娩检查;下肢水肿,第七次分娩检查:超声波检查,胎儿体重评估。

36周,第八次产前检查,为生产事宜做好准备。37周,第九次产前检查,注意临迹象。38-42周,第十次产前检查,胎位固定,胎头下降,准备生产,考虑生产。

以下是孕检需要注意的几点。
       误区一:孕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

许多新的准父母往往不注意怀孕早期的医疗保健。更年期后,他们的妻子去药店买一根尿检棒,看看她怀孕了,直到16、17周才去医院检查。事实上,怀孕早期(怀孕不到12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然后去医院检查。

误区二:孕期检查不能做妇检

中国妇女常认为妇科检查会导致流产,拒绝妇科检查。在国外,妇科检查是妊娠早期医疗保健的必要检查项目。妇科检查是指阴道检查和妇科内部检查(双诊断、三诊断)。妊娠早期妇科检查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消除生殖道感染、宫颈骄傲生物、宫颈恶性肿瘤、盆腔病变等,也是消除异位妊娠的重要措施。此外,越来越多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接受宫颈细胞学和宫颈HPV检查还帮助许多患有宫颈癌前病变的妇女在分娩后得到及时治疗。

误解三:产前筛查可以消除胎儿所有出生缺陷

许多准父母对产前筛查寄予厚望,认为只要做产前检查,做B超声必须排除胎儿异常。事实上,产前检查和B超级不是万能的。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子宫内胎儿的情况,但不知道胎儿的智力、视力或听力等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此外,如果是由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病变,则无法通过B超检得知。

误区四:妊娠检查次数和间隔随意

有些孕妇总是修改医生安排的产前检查计划,理由是她们不想搬家,天气不好,产前检查没有效果。因此,我们经常在门诊看到,两个月没有来产前检查的孕妇胎儿发育迟缓,比正常妊娠周小一个月,或者孕妇血压升高危及母婴安全。

有些孕妇会特别紧张,在两次预约之间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或者今天A明天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B事实上,医院的产前检查是不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额外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并不能改善妊娠结果。

在总结了过去100年围产期保健的全球经验后,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应的产前检查计划,包括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妊娠周和未来产前检查的间隔。这种安排可以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判断是否适合继续妊娠,并评估妊娠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上面已经陈述了孕期检查项目。相信大家看完会有所了解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女性在孕期检查期间应使用一些用品,小编介绍一些相关内容:

贝缤纷 超声波多普勒胎心仪:胎心仪主要用于胎心监测的电子仪器,用于检测胎心率、平均胎心率和胎动次数。

莱康宁 多参数胎心仪L6C:胎心仪主要用于胎心监测,用于检测胎儿瞬时胎心率、平均胎心率和胎动次数。

爱孕 参数胎心仪:胎心仪主要用于胎心监测,用于检测胎儿瞬时胎心率、平均胎心率和胎动次数。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孕期检查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还能保留吗
孕期检查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还能保留吗
孕期检查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还能保留吗
主任医师

相关语音

更多>>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万瑶

语音时长02:20''

万瑶主管药师 布谷医生科普团队

2023-09-18 10:39:28 收听(4182)

肺炎如何预防

李红冬

语音时长01:07''

李红冬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2023-12-05 14:43:29 收听(3041)

疖肿用什么药膏

万瑶

语音时长01:57''

万瑶主管药师 布谷医生科普团队

2023-09-27 09:25:38 收听(4219)

白带多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万瑶

语音时长01:29''

万瑶主管药师 布谷医生科普团队

2023-09-14 09:29:20 收听(407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