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地牯牛
地牯牛

地牯牛

别名:倒行狗子、睡虫(《本草拾遗》),沙谷牛(《生草药性备要》),
治砂淋,疟疾,疔疮,瘰疬。 《生草药性备要》:"治瘰窃,初起消散,破烂拔毒 埋口。" 《本草求原》:"通窍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汤下。"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 疮管。" 《陆川本草》:"治小儿风痰,痉挛,砂淋,敷疔疮。" 《四川中药志》:"治瘴块, 疟母,大便闭结不通,退竹木刺及铁沙入肉。"
【别名】

倒行狗子、睡虫(《本草拾遗》),沙谷牛(《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蛟蜻蛉科昆虫蛟蜻蛉的幼虫。

【形态】

蛟蜻蛉,又名:蚁蛉。 体细长,略似蜻蛉。长约4厘米,黑褐色。头部有大的复眼1对 ,无单眼;触角1对,呈棍棒状,黑色;口器适于咀嚼。前胸能活动,胸背部有翅2对,膜质,翅脉 网状;前翅透明,翅脉黑褐色;四翅均有卵形的白色缘纹。胸足3对。腹部细长。幼虫形似蜘蛛,体 长约18毫米,体上有黑褐色花纹;头、胸较小,口器咀嚼式,有钳状的颚;无翅,胸足5对,腹部较 大。全身有较多的毛。 成虫生活于草丛中,多于黄昏时飞行,有趋光性。幼虫常居于岩穴下、屋榆 下之干燥的砂地上,营盆状的穴,潜伏于穴底,待小昆虫堕入穴中,即行捕食。堕入之昆虫,以蚁 为多,故有蚁狮之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得。捕捉后杀死晾干备用。

【性味归经】

辛咸,温,有毒。 《本草拾遗》:"有毒。" 《陆川本草》:"平,淡。" 《四川中 药志》:"性温,味辛咸,有毒。"

【功能主治】

治砂淋,疟疾,疔疮,瘰疬。 《生草药性备要》:"治瘰窃,初起消散,破烂拔毒 埋口。" 《本草求原》:"通窍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汤下。"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 疮管。" 《陆川本草》:"治小儿风痰,痉挛,砂淋,敷疔疮。" 《四川中药志》:"治瘴块, 疟母,大便闭结不通,退竹木刺及铁沙入肉。"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捣烂敷。

【相关方剂】

治疟疾:地枯牛十一个。兑酒吞服,在发疟疾前半小时服一次。慢性疟疾,得服一星期 。 治小儿疟疾:地枯牛七个。炒香为末,开水吞下。 治疔毒:地枯牛七个。以六个捣绒敷疔 顶,另一个不捣放疔头上,用布包好。(方以下出《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治瘰疬破烂:沙谷 牛合硼砂、冰片少许,捶烂敷疮,用膏药盖之。(《生草药性备要》) 治竹木刺及铁沙入肉不出: 地枯牛配南瓜瓤敷患处。(《四川中药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