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蟋蟀
蟋蟀

蟋蟀

别名:蜻妄、娃孙(《方言》),促织(《广雅》),吟蛩(崔豹《古今注
利尿。治尿闭,水肿,臌胀。 《药性考》:"能发痘。" 《任城日记》:"洽水蛊 。" 《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闭。""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 《四 川中药志》:"治阳痿。"
【别名】

蜻妄、娃孙(《方言》),促织(《广雅》),吟蛩(崔豹《古今注

【来源】

为蟋蟀科昆虫蟋蟀的干燥全虫。

【形态】

蟋蟀 体长圆形,长13~16毫米,全身黑色并有光泽,有黄褐色微毛与褐色刚毛。头棕 褐色,头顶短圆,略向前方突出,头后有6条不规则的短纵沟。复眼1对,甚大,如半球形突出,呈 黑褐色。单眼3个,黄色,位于头顶的两端。触角细长,淡褐色,长于身体的半倍。前胸背板左右平 行如横方形,背中线稍向下陷,黑褐色,上生不规则的刚毛和棕褐色花斑;前胸背侧片向下垂斜。 翅2对,前翅棕褐色,侧部上半面黑色,下半面淡黄色,雄虫的翅长过腹部,基部有比较坚硬透明的 发音器,雌的短于腹部,后翅甚长,灰黄色,卷迭呈尾状,突出腹端。足3对,淡黄色,有黑褐斑及 斜线,且有棕褐色微毛;后足胫节背面有刺10个,单行排列,腿节十分膨大而向侧方呈扁状。腹部 近圆筒形,背面呈黑褐色,节间有污黄色斑纹;腹面呈灰黄色。尾毛褐色,雌虫有1产卵管,几与后 胫节等长。 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埂、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 地。 【药材药性】干燥虫体长1.5~2.2厘米,宽约5毫米,头略呈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长径约1毫米 ,触角1对,多数脱落。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中、后胸被翅所覆盖,尾毛1对,长1~3毫米;雌虫 在尾毛间有1产卵管,长约1厘米。足3对,多数脱落。气臭。以身干、完整、色黑、腿壮、无泥、无 蛀者为佳。 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同属的一种蟋蟀含退热成分,曾暂名为蟋蟀退热素,并能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此物质的理化性质不详,只知其能溶子水及低级醇(例如正丁醇),而不溶于乙醚、丙酮、氯 仿。学名来详的蟋蟀类,雄全虫含维生素B12_58毫微克,雌者含76毫微克,又含精氨酸、α-酮-δ -胍基戊酸、γ-胍基丁酸等胍基化合物。

【采收加工】

8~9月间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性味归经】

《药性考》:"辛咸,温。"

【功能主治】

利尿。治尿闭,水肿,臌胀。 《药性考》:"能发痘。" 《任城日记》:"洽水蛊 。" 《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闭。""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 《四 川中药志》:"治阳痿。"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4~6只;或入散剂。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相关方剂】

治小水不道,痛胀不止:蟋婶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 集听》) 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 治老人尿闭:蟋蟀 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中药》) 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 。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 ) 治肾虚阳痿:蟋蟀、蜻蜒,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