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虎掌草
虎掌草

虎掌草

别名:见风青、见风蓝、乌骨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羊九、狗脚迹(
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治喉蛾,痄腮,瘰疬结核,痈疽肿毒,疟疾,风湿疼痛,胃痛 ,跌打损伤。 《滇南本草》:"行经络,攻热毒,除胃痰。胃有痰毒,人多呃逆。消红肿痈疖疮 疽,血风疥癞,痰疬结核,流痰横痃,外乳蛾、痄腮,内乳蛾、咽喉疼痛,牙根热毒。" 《贵州 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可舒筋活血,强壮补虚。又治痢疾,外用治疔疮。" 《贵阳民间药 草》:"平虚热,解热毒。治疟疾,咳嗽,风湿痛;外治疮肿。"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化 瘀镇痛。"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血,暖体,消积,去湿,愈创,排脓。治病后
【别名】

见风青、见风蓝、乌骨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羊九、狗脚迹(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草玉梅的根或全草。

【形态】

草玉梅,又名:溪畔银莲花。 多年生草本。基生叶3~6;叶片轮廓肾状五角形,长 2.5~6.5厘米,宽4.5~9.5厘米,3全裂;叶柄长5~22厘米。花葶1~3,高7~65厘米;聚伞花序 一至三回分枝,长10~30厘米;总苞苞片3(~4),具鞘状柄,宽菱形,长3.2~6.5厘米,3裂;萼 片6~8(~10),白色,狭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9~14(~17)毫米,顶端有髯毛;无花瓣;雄蕊多 数,花丝丝形;心皮30~60。瘦果狭卵形,长7~8毫米,无毛,宿存花柱钩状弯曲。 生于山沟、荒 坡、路旁及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根,在甘肃作白头翁使用 ,参见"白头翁"条。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小鼠灌服虎掌草内酯有明显止咳作用(吸入二氧化硫引咳法),灌服虎掌草 皂甙,祛痰作用非常显著(酚红法)。对离体豚鼠气管均无松弛作用。

【采收加工】

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

【性味归经】

苦辛,平,有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微苦辣,有小毒。" 《贵阳民间药草》 :"苦,平,有小毒。" 《贵州草药》:"性平,味苦微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治喉蛾,痄腮,瘰疬结核,痈疽肿毒,疟疾,风湿疼痛,胃痛 ,跌打损伤。 《滇南本草》:"行经络,攻热毒,除胃痰。胃有痰毒,人多呃逆。消红肿痈疖疮 疽,血风疥癞,痰疬结核,流痰横痃,外乳蛾、痄腮,内乳蛾、咽喉疼痛,牙根热毒。" 《贵州 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可舒筋活血,强壮补虚。又治痢疾,外用治疔疮。" 《贵阳民间药 草》:"平虚热,解热毒。治疟疾,咳嗽,风湿痛;外治疮肿。"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化 瘀镇痛。"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血,暖体,消积,去湿,愈创,排脓。治病后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 煎汤含漱。

【相关方剂】

治蛾子:虎掌草根及叶少许,捣绒,放患者口内含咽(不可久含,以免起泡,蛾子破即吐 出)。(《贵州草药》) 治喉炎:虎掌草全草三至五钱,煎水含漱。(《云南中草药选》) 治痰结 瘰疬绕项而生:虎掌草二两,小九枯牛一两,紫夏枯一两,灵仙五钱,白头翁一两。烧酒浸,重汤 煎。每晚炖服三杯,服二十一日。虚弱者忌服。(《滇南本草》) 治无名肿毒:虎掌草根炕干研末 ,调醋搽患处。(《贵州草药》) 治风湿痛:见风青五钱,加酒煎服。 治疟疾:见风青根一两 。捣烂(忌刀切),冲二次淘米水调匀澄清后,倾上层药液,于发病前二小时服。捣烂后包寸口亦可 。 治体虚盗汗、咳嗽:见风青五钱,腾荷根五钱.炖猪肉四两,内服。连用三剂。(方以下出《 贵阳民间药草》) 治肝硬化,慢性肝炎:虎掌草根三钱,红糖适量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治胃痛:虎掌草根二两。泡酒一斤,浸泡一周。每次服五毫升,每日三次。或用根三钱,煎汤服。( 《云南中草药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