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海胆
海胆

海胆

别名:海肚齐、刺海螺、刺锅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本草原始》:"治心疼。" 《中药志》:"软坚散结,化痰消肿。治瘰疬痰核, 积痰不化,胸胁胀痛等证。"
【别名】

海肚齐、刺海螺、刺锅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球海胆科动物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或刻肋海胆科动物细雕刻肋海胆、北方刻肋海胆等 的石灰质骨壳。

【形态】

马粪海胆 全体呈半球形,直径约3~5厘米,常呈灰绿色、灰褐色或棕灰色,密生能 活动的棘。将棘除去后,则露出坚硬的壳。扁凹而有口的一面称"口面",与其相对的隆起面称"反口 面"。口面有5枚钙质齿从口内露出,其四周为围口区,不生棘。反口面中央有肛门,其周围有效块 壳板,包括筛扳1、生殖板4及眼板。另一部分壳板成为相间排列的5个步带和5个间步带,在赤道部 步带和间步带几乎等宽。步带板上每4对管足孔排列成斜弧形;大疣很小,排成纵行;中疣和有孔带 中间的疣排列成水平的横行。间步带板上有1个大疣和5~6个中疣排成纵行。棘短,长仅5~6毫米。 栖息于海滨砂砾底、海藻间或石缝中。分布辽宁、河北、山东,以至浙扛、福建沿海。 光棘球海 胆,又名:大连紫海胆。 形态与上种相似。全体呈半球形,直径可达8~10厘米,常呈紫褐色、黑 紫色。壳薄而脆。口面平坦,反口面隆起。步带较窄,约为间步带的2/3,但到围口区边缘却等于、 或反比间步带略宽。步带板上每6~7对管足孔排成斜弧形,有大疣1个,中疣2~4个和多数小疣。赤 道部各间步带板上有1个大疣,大疣上方和两侧有15~22个中疣和小疣。棘大小不等,大棘粗壮,长 可达3厘米。 分布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北部的沿海。 细雕刻肋海胆 体呈高圆锥形,直径通常4厘 米。大棘扁平,在黄褐或灰褐色的底子上,带有红紫色的横斑,有时亦可见到白色者。围肛部具跟 板5、生殖板5;间步带和步带各5个,互相间隔,步带板的水平缝合线呈三角形凹痕。赤道部各步带 板有大疣、中疣各1个,小疣多数。各间步带板有3个大疣,及多数中疣、小疣。间步带管足孔6行, 宽度比步带板小。 栖息于浅海细沙泥底,常借海藻或碎壳隐蔽。北自大连,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 北方刻肋海胆 形似上种而壳较低矮,大棘浅灰褐色,无红紫色斑纹,仅基部为黑褐色。赤道部以 上步带板的水平缝合线上凹痕边缘有些倾斜,内端深陷成孔状。 栖于泥沙底的浅海中。分布辽宁、 河北、山东、浙江等地沿海。 【药材药性】干燥的骨壳呈中空的半球形,直径3~4厘米,厚约2~3厘米,较扁平的一面为黄棕色、中 央有圆形口孔,围口部略向内凹下,口内边缘着生5个"U"字形互相连接的薄片状齿。背面棕色,隆 起,其中心有一个十角星状的孔,为"顶端系统"脱落后所形成,从"顶端系统"至口孔有石灰质骨板 ,辐射状排列成10带,颇有规则。其中5带较狭,疣状突起较小,

【化学成分】

马粪海胆骨壳主要由钙质所成。棘刺含多种苯醒衍生物的色素。

【采收加工】

去净杂质,捣碎。

【性味归经】

《中药志》:"咸,平。" 《山东中草药手册》:"有小毒。"

【功能主治】

《本草原始》:"治心疼。" 《中药志》:"软坚散结,化痰消肿。治瘰疬痰核, 积痰不化,胸胁胀痛等证。"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2钱。

【相关方剂】

治颈淋巴结核:海胆二钱,海藻五钱,夏枯草五钱,浙贝母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 手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