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榛子
榛子

榛子

别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
调中,开胃,明目。 崔禹锡《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 《日华子本草》 :"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别名】

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

【来源】

为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

【形态】

榛(《诗经》)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 厘米,宽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锐尖头,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无毛, 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密生细毛;托叶小,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先叶开放; 雄花成菜荑花序,圆柱形,长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个,苞有细毛,先端尖,鲜紫褐色,雄蕊8, 药黄色;雌花2~6个簇生枝端,开花时包在鳞芽内,仅有花柱外露,花柱2个,红色。小坚果近球形 ,径约0.7~1.5厘米,淡褐色,总苞叶状或钟状,由(1~)2个苞片形成,边缘浅裂,裂片几全缘, 有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山地阴坡丛林间。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 本品 变种川榛的种仁同等入药,川樟的主要特征为叶先端不若正种那样平截,有时圆,从中生出或长或 短的渐尖,上面有短柔毛,下面无毛或近无毛;总苞裂片常有齿牙。产四川、湖北、湖南、江西、 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果仁含碳水化物16.5%,蛋白质16.2~18%,脂肪50.6~77%,灰分3.5%。果实含淀粉 15%。叶含鞣质5.95~14.58%。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后极易脱落,应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性味归经】

甘,平。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

调中,开胃,明目。 崔禹锡《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 《日华子本草》 :"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

【相关方剂】

治病后体虚,食少疲乏:榛子二两,山药一两,党参四钱,陈皮三钱。水煎服。(《宁夏中 草药手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