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斑叶兰
斑叶兰

斑叶兰

别名:银线盆(《峨嵋药植》),九层盖、野洋参(《贵州民间药物》),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治气管炎,骨节疼痛,跌打损伤,瘰疬,痈肿疮疖 。 《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苏南种子植物手册》:"治毒蛇咬伤。" 《浙 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西 藏常用中草药》:"软坚散结。治瘰疬。"
【别名】

银线盆(《峨嵋药植》),九层盖、野洋参(《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或小斑叶兰的全草。

【形态】

大斑叶兰 多年生草本。茎高12~25厘米,基部有肉质匍匐根茎。叶互生于茎下部, 狭卵形或卵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具灰白色网状纹;叶 柄基部具膜质鞘。花梗有2~3枚鳞片,基部鞘状,总状花序具花5~12朵,偏于一侧,有腺毛;苞片 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或带微红;萼片卵状披针形,急尖,长8~11毫米;花瓣卵状倒披针形,急尖, 唇瓣与萼片等长,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内有毛,先端具长圆状披针形的长喙;花柱短,药直 立,花粉块2,附着在花柱顶端的蕊喙上。蒴果长8~12毫米。花期8~9月。 生于山谷、山坡、林下 阴湿处。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小斑叶兰 多年 生草本,比前种较小。茎高10~20厘米。叶3~7枚互生于茎下部,卵形、卵状椭圆形,长1~2.5厘 米,宽7~18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圆乃至宽楔形。花梗具1~3枚鞘状鳞片;总状花序顶生, 有毛;花白色或黄白色;萼片三角状卵形,长约4~5毫米;花瓣倒披针形,唇瓣与萼片等长,先端 长喙狭而弯曲。 生于山谷林下。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 及根(斑叶兰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

《贵州民间药物》:"味甘,性温,无毒。" 《西藏常用中草药》:"甘辛,温。"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治气管炎,骨节疼痛,跌打损伤,瘰疬,痈肿疮疖 。 《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苏南种子植物手册》:"治毒蛇咬伤。" 《浙 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西 藏常用中草药》:"软坚散结。治瘰疬。"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相关方剂】

治肺病咳嗽:斑叶兰五钱,炖肉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气管炎:鲜斑叶兰一 至二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 外包痛处(小儿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换。(《贵州民间药物》) 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鲜斑叶 兰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