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接骨木
接骨木

接骨木

别名:木蒴所(《唐本草》),接骨草(《履?岩本草》),续骨木(《纲
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水肿,风痒,瘾疹,产后血晕, 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 《唐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 《千金翼方》:"打伤痕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汪连仕《采药书》:" 行血败毒,洗一切疮疥、鬼箭风。" 《百草镜》:"治跌扑痈肿。" 《现代实用中药》:"为镇 痛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
【别名】

木蒴所(《唐本草》),接骨草(《履?岩本草》),续骨木(《纲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

【形态】

接骨木,又名:戳树、蒴树、公道老树、大叶接骨木、大叶蒴所、舒筋树、樟木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4~8米。茎无棱,多分枝;枝灰褐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小叶7 枚,有时9~11枚,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 偏斜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顶生的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的圆锥花序,直径6~9厘米; 花白色至淡黄色;花萼钟形,裂片5,舌形;花冠合瓣,裂片5,倒卵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上,与 裂片互生,短于花冠。浆果状核果近球形,黑紫色或红色,具3~5核。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至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 物的根及根皮(接骨木根)、叶(接骨木叶)、花朵(接骨木花)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药性】干燥茎枝,多加工为斜向横切的薄片,呈长椭圆状,长2~6厘米,厚约3毫米,皮部完整或 剥落,外表绿褐色,有纵行条纹及棕黑点状突起的皮孔;木部黄白色,年轮呈环状,极明显,且有 细密的白色髓线,向外射出,质地细致;髓部通常褐色,完整或枯心成空洞,海绵状,容易开裂。 质轻,气味均弱。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此外福建、四川、广西、浙江 等地亦产。 同属植物毛接骨木、无梗接骨木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性味归经】

甘苦,平。 《唐本草》:"甘苦,平,无毒。" 《本草拾遗》:"有小毒。" 《现代 实用中药》:"苦,寒。"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水肿,风痒,瘾疹,产后血晕, 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 《唐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 《千金翼方》:"打伤痕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汪连仕《采药书》:" 行血败毒,洗一切疮疥、鬼箭风。" 《百草镜》:"治跌扑痈肿。" 《现代实用中药》:"为镇 痛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药理研究】

接骨木煎剂灌胃20克(生药)/公斤,对小鼠(热板法)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次于吗啡, 优于安乃近,服药后的小鼠呈安静状态。同属植物无梗接骨木的水或醇提取物对小鼠注射有利尿作 用,此作用并非由其中所含的无机盐引起;利尿同时常导致小鼠下泻。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相关方剂】

治打损接骨:接骨木半两,好乳香半钱,赤芍药、川当归、川芎、自然铜各一两。上为 末,用黄蜡四两溶入前药末,搅匀,候温软,众手丸如大龙眼。如打伤筋骨及闪枘疼痛不堪忍者, 用药一丸,好旧无灰酒一盏浸药,候药渍失开,承热呷之,痛绝便止。(《续本事方》) 治肾炎水 肿:接骨木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上海 常用中草药》) 治漆疮:接骨木茎叶四两,煎汤待凉洗患处。(《山西中草药》) 产后血晕。用 接骨木碎块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名家论述】《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 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 半也。" 【附】 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现在临床上还用它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 瘙痒等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