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人民医院

三甲 公立 综合医院

新生儿科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系2017年度湖北省重点建设专科,荆门市重点专科。科室现有核定床位30张,专职医生7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2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15名。病区设有NICU、层流监护病房、足月儿监护病房、隔离监护病房、PICC置管室、探视室、配奶室、治疗室、沐浴室等8个功能区域。医疗设备一流,配有苏菲高频呼吸机、德国DragerV300呼吸机、美国Sechrist婴儿呼吸机、ComenNV8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系统、尼高力振幅整合脑电图、美国GE公司Giraffe Omnibed多功能培养箱、Drager婴儿培养箱、Comen中央监护系统、MASIMO脉搏血氧监测仪、多功能新生儿抢救辐射台、转运温箱、可视喉镜等高精设备。能够熟练开展新生儿复苏技术、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高频及常频呼吸支持、多种模式的无创呼吸支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及防治、胸腔穿刺技术、振幅整合脑电图、熟练的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尤其对超早产儿及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具有独到之处,成功救治体重仅900g,胎龄26周的超早产儿,创全市早产儿培养之先河。在本地区专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社会美誉度高。

  科室连续8年被评为院级先进科室,多次在各种竞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科室优质的诊疗护理技术也获得了家属的肯定,多次收到患儿家属赠送的锦旗及感谢信。荆门二医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如既往的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最精湛、最优质的服务!

  新生儿科医疗技术优势:

  1、成熟而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
  率先在市内开展高频震荡通气、常频呼吸支持、多种模式的经鼻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改良运用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为PS缺乏的早产儿、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及呼吸衰竭等患儿的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疗效好,技术成熟,抢救成功率近98%以上。

  2、规范的早产儿综合救治技术:
  早产儿的支持与护理是关系到早产儿疾病的治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我科专门开辟了早产儿培养,采用多功能培养箱,熟练开展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肺透明膜病、常频及高频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胃肠外营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等技术,并结合肌肤抚触、视觉听觉刺激、鸟巢、非营养性吸吮等个性化护理手段促进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ICC的熟练应用为早产儿提供了有效的生命通道。一批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保证了早产儿的护理质量。我科对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治疗胎龄最小为26周,体重最低为900克超早产儿,并成功救治29周三胞胎。

  3、新生儿脑、肺损伤的早期干预及防治伤残的技术
  我科在治疗的全程均十分重视新生儿脑损伤及肺损伤的预防,提倡温柔护理、温柔通气、温柔治疗,联合超声科在市内率先开展了床边颅脑超声弹性成像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能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进行脑损伤的监测,并联合磁共振进一步准确了解病灶,住院期间和院外规范及时的与康复科联合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

  4、新生儿院前急救技术
  我科为市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配置了规范的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建立了完善的转运制度和全面的抢救技术,转运途中能做到稳定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血糖、呼吸支持技术应用等。转运的病种有早产、新生儿窒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等。目前与市内多家医院建立了转运协作关系,降低了我市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5、人性化关怀:
  病区环境宽敞整洁,设备齐全,具备先进的高清视频探视系统,住院期间安排医护人员固定时间与家长进行病情交流。出院时,专人进行健康宣教,讲解院外喂养、护理等注意事项。出院后,开展电话回访,了解患儿院外情况,解答家属疑惑,传授育儿经验,普及医学知识。

  6、科研与教学:
  科研教学实力雄厚,上级医院专家常规来我科进行教学查房、会诊和学术交流,担负荆楚理工学院新生儿科教学工作,在各级别儿科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承担多项省级及市级课题,部分获得省级重大科研成果。

  7、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