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三甲 公立 其它医院

皮肤科

皮肤科原名皮肤病研究室,创立于1962年,是本院最早成立的临床科室。现有临床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现任科室主任林麟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崔盘根教授/主任医师。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硕士学位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多人为国家重点学科“皮肤性病学”专业学科或学术带头人,并兼任全国或江苏省专业学会组长、副组长。全科室年均诊治来自国内外皮肤病患者近30万人次,在大疱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遗传性皮肤病等疾病的基础、临床诊疗方面具有较深入研究。承担本院及全国多家医院的疑难危重皮肤病临床会诊工作。年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皮肤科进修医生30余人。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主编及参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国女性皮肤病学»等专著数十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年均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多位医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做高级访问学者,并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协助关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线临床科室,承担着重要的皮肤病性病临床外科诊疗工作。1986年建科以来,经过了30余年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全国皮肤外科的临床医疗和教学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外科培训基地及江苏省美容皮肤科主诊医师培训基地。科室在职人员中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历3名,硕士学历3名。现任科室主任方方教授。
  皮肤外科在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这四大皮肤、整形科全国性学术组织及其下属的省级学术组织中均成为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或组长单位。科室专家受聘于几乎本专业全部中文核心期刊以及主要的SCI期刊编委或审稿人。在以方方主任为首的我院皮肤外科专家频频活跃在本专业领域的全国学术讲坛上,为推动、引领我国的皮肤外科事业,以及促进皮肤外科国际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近5年来,皮肤外科开展了皮肤肿瘤领域的基础科研工作,获得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1项、所院科研基金2项资助;皮肤溃疡的基础科研工作获得杨森科学基金资助以及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开展人工皮临床研究工作;在微整形注射美容方面开展了脂肪移植及充填剂、肉毒素的应用并有在研项目。全科医护人员积极撰写专业学术文章,发表SCI文章近2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近200余篇。方方主任主编了本专业大型参考书《皮肤外科学》、《协和皮肤外科学》,大大丰富了我国皮肤性病学的内涵,提升了整个学科的治疗水平。做为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多个标准和共识制定:“白癜风皮肤外科治疗共识(2012版)”,“中国皮肤外科学科体系及规范建设专家共识”,“皮肤外科概论共识(2016版)”,“中国首部抗衰老行业规范指南的制定(2016版)”,全科参编著(译)作23部。皮肤外科于2005年开通医学美容网站皮肤外科专栏。方方主任2010年作客人民网为公众普及宣传皮肤外科。
  科室拥有强大的高级别医疗专业人才队伍,技术力量雄厚与国际同步,部分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如HPV感染及皮肤恶性的治疗)。本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皮肤外科从1997年正式招收皮肤外科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和参与培养皮肤外科专业博士生5名,硕士2名,在读硕士5名。200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近十余期全国皮肤外科学习班,深受皮肤科医师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常年接受进修医生、护士学习,为基层单位培养和输送人才。
  近年来,鉴于皮肤外科对医疗工作作出的显著成绩,曾先后获得本院临床工作一、二、三等奖,二人次分别获医疗成果三等奖;多次获得江苏省科技工委“科技创新标兵”、“工人先锋号”、“先进学租”的集体荣誉;“病毒疣的外科治疗”及“延迟性重复扩张术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分别获得2005年、2006年江苏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瘢痕注射治疗助推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率先在南京开展了吸脂术(南京电视台曾做全程现场大型直播)。方方主任荣获2008年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奖”。
  门诊和病区拥有专用手术室13间,独立的皮肤外科病区。配备进口心电监护、全能呼吸、麻醉系统、各种电刀、电凝设备;以及吸脂机、射频皮肤治疗仪、白癜风治疗仪、无针瘢痕注射仪、各种皮肤磨削机、电动取皮刀等先进的专业医疗器械和设备。年手术超过1.5万台,涉及皮肤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同时开展小切口和微创射频大汗腺(腋臭)清除、皮肤老化除皱、毛发移植、白癜风表皮移植、痤疮瘢痕磨削、酒渣鼻切割、脂肪抽吸移植、重睑、眼袋、隆鼻、隆乳等30多种整形美容外科手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真菌科创建于1954年5月,建所初期聘请原中央卫生实验研究院医学真菌学家郭可大教授和张柏英教授来所兼任顾问、教授和副教授工作。1958年中国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教研室并入我所后,曹松年教授兼任真菌科主任。1962年真菌科正式隶属于皮肤病研究室,改称为学组,1980年正式独立成为真菌病研究室,1980~1993年由吴绍熙教授任真菌病研究室主任。1993年吴绍熙教授光荣退修后,由刘维达教授主持工作,担任真菌科及真菌病研究室主任至今。吴绍熙教授和刘维达教授均为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的医学真菌学家和医学真菌教育家。
  【医疗】真菌科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道路,在医院设立了真菌病专病门诊,开展疑难真菌病的诊治工作。以真菌病的临床为基础,开展菌学、发病机制、治疗学、抗真菌药物评价、流行病学及防治结合措施及方法研究,开发研制了系列预防股癣足癣的日用品等,改良皮肤癣菌培养基和菌落PCR技术快速诊断真菌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制订了国内所有皮肤真菌病的治疗指南,为国家在防治常见和多发真菌病工作中做出了杰出成绩,获得了首届国家科学大会奖和多项省部级院校医疗成果奖。先后发现世界首例引起人感染的夏胡许赭霉,国内首报了中型无绿藻引起皮肤感染、红色毛癣菌引起的人头癣、不育大孢子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穗状离孺孢引起的颅内感染、喀什可乐棒孢引起的皮肤感染、Basitona喙枝孢及Ochroconis mirabilis引起的皮肤感染等。临床真菌病的诊治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研教育】近30年来我们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 项,国家青年基金5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等省部位级基金13项,并先后承担了八五攻关课题、973计划课题、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和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各2项和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文章近60余篇,中文学术论文5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参编40余部。科室还是首个医学真菌学方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迄今已培养博士生40余人,硕士生30余人,进站博士后3人,已出站2人,为国内最多。
  历年来,来真菌科进修学习医学真菌学的学员遍布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毛里求斯的国际友人。每年科室均举办一期全国性的医学真菌学习班及高级研讨班,连续举办30年,学员达数千人;并成功举办了中美国际医学真菌高级讲习班和承办了首届中国荷兰CBS医学真菌学习班,该科多名技术骨干参与了教学,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医学真菌的骨干力量和后备人才。
  真菌科自成立以来,注重医疗、教学、科研、防治、保藏、交流的全面发展,提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科研结合临床、用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的研究型科室。该科除承担一些国家和省部重要基金课题外,还承担着国家医学真菌菌种保藏中心的重任,保藏菌株数量、保藏空间和设施、保藏和鉴定水平均为国内领先。除了拥有符合国家保藏机构生物安全要求和病原微生物二级实验室标准的菌种库外,科室还设有临检室、分子生物学室、免疫细胞室、药效评价室、感染动物室、菌种鉴定室、准备处理室、细菌室等,拥有一批贵重仪器设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