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良方

一贯煎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4-02-04 10:46:00浏览 : 2490

【一贯煎组成】

北沙参9g 麦冬9g 当归身9g 生地黄20g 枸杞子15g 川楝子4.5g

【一贯煎方歌】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一贯煎方解】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则生疝气、瘕聚等症;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阴血亏虚,血脉不充,故脉细弱或虚弦。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舒,治宜滋阴养血、柔肝舒郁。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相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诸症可解。
配伍特点
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滋阴疏肝之名方。
运用
本方是治疗阴虚肝郁,肝胃不和所致脘胁疼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禁忌
因制方重在滋补,虽可行无形之气,但不能祛有形之邪,且药多甘腻,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一贯煎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医案】

患者,女,49岁。2002 年5月12日就诊。患者绝经1年。自2001年初至今出现烘热汗出,无端烦躁、恐慌,胸胁胀闷,失眠健忘,心悸,纳差等症状,进行性加重。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症:除上述诸症外,舌质红而少苔,脉弦细而数。属阴虚肝郁证。治以滋阴舒肝,方用一贯煎加减:生地15g,枸杞12g,当归15g,北沙参10g,麦冬10g,柴胡12g,丹皮10g,酸枣仁20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02年5月17日二诊,汗出、烦躁诸症稍减,睡眠改善,纳差如故,原方加焦三仙各15g,5剂。5月22日三诊,诸症明显好转,上方续服10剂。嘱其常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以善其后。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