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良方

二陈汤组成主治临床加减运用

发布时间:2023-09-23 09:55:27浏览 : 2462

【组成】半夏15g 橘红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生姜7片 乌梅1个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缓滑。

【病案】刘某,女,8岁,1986年6月10日诊。10天前经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入某西医院住院治疗,其咳嗽气喘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两肺湿性啰音久不消失而转中医治疗。刻诊:咳嗽气喘轻微,但痰多色白,清稀易咯,胸瘩食少恶心,舌苔厚而白腻,脉象弦滑。证属痰湿阻肺,血行不畅。治当燥湿化痰,活血健脾。处方:法半夏6g,陈皮5g,茯苓5g,甘草3g,生姜3片,桃仁5g,红花3g,枳壳3g,白术5g,3剂后症状减轻,湿性啰音明显减少,续投3剂,两肺啰音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出院后继以六君子丸调理1周。(摘自《江西中医药》)

【分析】痰和饮虽都是水湿停聚而形成,但痰稠饮稀,治疗上有明显区别。湿痰的治疗,就需用燥湿化痰的治法,二陈汤正是这种治法的代表方。本病例患儿支气管肺炎经西医治疗,其咳嗽气喘已减轻,但有“两肺湿性啰音久不消失”,“痰多色白,清稀易咯,胸痞食少恶心”,明显的脾虚痰湿内蕴的征象,“舌苔厚而白腻,脉象弦滑”也支持该辨证。故用二陈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能行水利痰而燥湿为主药;痰阻气滞,气顺则一身津液易随之而顺,故用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使脾阳运而湿痰去,气机宣而胀满消,逆气降而呕恶止;痰由湿生,故以茯苓淡渗利湿,甘又补脾,不仅使湿从小便去,而且与甘草同施有和中之效;加入枳壳、白术进一步增加理气健脾的作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另外,作者还加了少量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或许是考虑久病多瘀。从笔者的经验来看,此类病目前还不致如此。当然,桃仁还略有止咳作用。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