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靠谱的医学科普传播平台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宫颈息肉也会引发子宫颈癌 预防宫颈癌先要理清3个误区

发布时间:2022-06-14 19:52:16浏览 :

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每年占据全世界近30万女性的生命。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年龄的增加引起了人们对该疾病的关注。然而,目前仍有许多女性对宫颈癌的理解存在误解。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为了预防宫颈癌,首先要澄清三个误解。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做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人群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这种病毒可以在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体内检测到。

任何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通过性接触感染HPV病毒。约80%的女性一生都感染过这种病毒。

但是,感染了HPV宫颈癌不一定会发生,因为每个健康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之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进入体内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东西。HPV,造成HPV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有些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大约5到10年。

感染HPV之后会不会进展成宫颈癌?HPV与类型有关。HPV病毒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是6、11、16、18,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来自世界各地的宫颈癌研究发现,16型和18型属于高危型,HPV16型和HPV宫颈癌患者18型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症

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所以她们非常害怕宫颈糜烂。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讲,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取代了宫颈鳞状上皮。检查时,医生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红色,称为 宫颈糜烂。糜烂不是真正的腐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育龄妇女在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取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糜烂状。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糜烂在青春期前和更年期也很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从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通常持续5到10年左右。因此,只要女性定期筛查宫颈癌,就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5%至90%。

宫颈息肉也会导致宫颈癌

1.保持外阴清洁,积极防治阴道炎和宫颈糜烂。对于已婚男女来说,每个人都应该在每次性生活前清洁外阴,尤其是男性应该清除包皮垢,以免将细菌带入阴道。一定要注意:经常晒被褥,经常换内衣。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除产后或流产后保健外,宫颈息肉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外阴卫生,防止阴道炎症和宫颈糜烂,同时保持性卫生。

3.宫颈息肉的发生不仅与炎症刺激有关,还与性生活、分娩等因素有关。已婚妇女占患者的9 8%以上。由于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状不明显,即使炎症多为轻微,阴道出血也很明显,因此宫颈息肉很容易被忽视。有些患者的症状是性交或剧烈运动,甚至腹压升高后出血。其他患者通常可能有黄色白带、气味或血丝。

4.内衣要勤洗勤换。在此基础上,定期检查妇女疾病也非常重要,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早期预防治疗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宫颈癌筛查要做哪几项
副主任医师
宫颈癌前兆有哪些
宫颈癌前兆有哪些
宫颈癌前兆有哪些
副主任医师
宫颈癌的晚期治疗
宫颈癌的晚期治疗
宫颈癌的晚期治疗
医师
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疫苗
医师

相关语音

更多>>

宫颈息肉需要切除吗

万瑶

语音时长01:28''

万瑶主管药师 布谷医生科普团队

2024-02-29 14:37:33 收听(3001)

江茜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滨湖医院

2022-07-01 19:27:06 收听(4387)

江茜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滨湖医院

2022-06-03 17:46:31 收听(4351)

宫颈癌的症状有哪些?

江茜

语音时长01:10''

江茜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滨湖医院

2022-04-14 15:43:54 收听(53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